8月A股表现亮眼,科创50指数大涨28%,创业板指上涨24%,上证指数也录得近8%的涨幅。机构纷纷发布乐观预期,光大证券认为估值合理,中泰证券看好流动性改善。9月金股名单中,汽车电子、机械设备成为机构推荐重点,部分个股年内涨幅已超300%。
但作为一名量化投资者,我更关注的是这些表象之下的资金行为。市场总是充满矛盾:一边是银行股在质疑声中不断创新高,一边是白酒股在抄底声中持续下跌。这让我想起十年前刚开始使用量化工具时的顿悟时刻。
一、估值陷阱:你以为的低估可能是个坑
很多投资者把"低买高卖"奉为圭臬,认为估值低就是机会。但我在使用量化工具的十年间发现,估值本质上是个主观判断。市场当前的估值代表的是所有投资者的共识,你认为的低估必然偏离这个共识。
关键在于,真正决定股价贵贱的是机构大资金的共识。作为散户,我们的想法无足轻重。就像2022年时的银行股,当时估值看似不低,但机构却在默默布局一整年。
这张图展示了我使用的量化系统中的「机构库存」数据。可以看到,尽管2022年银行股价格波动不大,但机构资金(橙色柱体)却持续活跃。这种大手笔布局显然不是为了短期收益。
二、行为比价格更重要
行情好时,投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"觉得涨高了"或"觉得跌多了"。这完全是感性判断。价格的高和低只是交易结果,我们无法控制交易过程。
以白酒股为例,从2023年10月开始,「机构库存」数据彻底消失。尽管不断有人喊抄底,股价却一路下跌。每次反弹都昙花一现。
这印证了我的观察:当机构资金持续撤离时,任何基于估值的抄底都可能成为陷阱。相比之下,银行股虽然一路上涨伴随着质疑声,但机构资金从未离场。
三、9月金股的量化视角
回到9月金股名单,13只汽车股、10只电子股获得推荐。表面看是行业景气度使然,但更深层的原因是这些领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,容易获得机构资金持续关注。
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只业绩亮眼但跑输行业的个股。从量化角度看,这些股票如果开始出现「机构库存」数据活跃迹象,很可能会迎来补涨行情。
十年量化投资经历让我明白:市场不是赌场,而是信息博弈场。机构拥有信息优势和行为一致性,而量化工具能帮我们捕捉这些行为痕迹。
当市场热议估值高低时,我选择相信数据揭示的真相。就像8月这波行情,表面看是估值修复,实则是机构资金在特定领域的持续布局。
市场永远充满机会与陷阱。与其猜测涨跌,不如学会用数据观察资金动向。记住:在A股市场,跟随聪明的钱往往比坚持己见更明智。
声明:
本文所涉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,仅供交流参考。如内容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操作建议,也不存在任何收费服务。
配资服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