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的新疆,白昼时间极长。早晨九点,吸饱了阳光的枸杞果在田间红得发亮。村民和志愿者们摘下颗颗鲜果,动作敏捷而轻柔。
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的托里镇吾夏克巴依西村,这片曾经以棉花种植为主的土地,如今正经历着一场由枸杞引领的绿色变革。
从2022年起,当地逐渐形成“政府搭台、国企引领、民企参与、村镇服务、合作社领种、农民就业”的发展模式,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该村6350亩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,农户承包土地种植枸杞。
种植枸杞,这里讲究的是科学与管理。村里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,50多户村民以资金和土地入股,统一品种、统一种植标准、统一管理技术,实现了订单化生产和规模化发展。合作社每年邀请专家进行指导管理;植株行距从1.8米扩大到3米,实现除虫除草等环节的机械化作业,大大降低成本;同时雇佣村民进行剪枝、采摘等工作,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。“摘枸杞简单得很,熟工一天七、八十公斤能摘,一天的收入300到400块钱。从三月到十一月,一直都有活干呢。”正在称重的老乡告诉记者。
今年是吾夏克巴依西村种植枸杞的第四年,枸杞进入盛果期。来自精河县、托里镇政府的许多工作人员也来到地里支农助农,枸杞丛里到处可见露出来的防晒帽子,大家或蹲或坐,在枸杞丛中劳作谈天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
“预计今年产量有400到500公斤,如果说秋天的天气好的话,应该可以达到600公斤。”精河县托里镇吾夏克巴依西村党支部书记马文军介绍。这些枸杞果子不愁销路,从田间地头到客户手里,精河县培育引进的一批深加工企业,已经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。
锁鲜果、原浆、饮料、干果、啤酒……多样化的产品琳琅满目,也在不断推陈出新。
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奕名 赵明昊 通讯员 郭睿琪)
配资服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